凤凰艺术 展评 | 无论在不在木木美术馆,我们都是“锡人”
2017年6月30日,“锡人的心脏”于木木美术馆开幕,7月1日举办“桃乐丝的晚餐”主题开幕派对。展览为观众呈现了十二位来自全球的艺术家对无处不在的新科技的独特理解,集合了VR虚拟现实、数字机械和交互装置等前沿科技成果,全面多方位地触动我们的各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本次展览源于美术馆联合创始人黄勖夫对后网络艺术的关注,展品主要选自木木馆藏。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展评报道。
▲ 1939年米高梅电影公司出品《绿野仙踪》
在美国童话故事《绿野仙踪》中,主角桃乐丝想要回家享受“亲情”,稻草人觉得“脑袋”最重要,狮子则希望得到“勇气”,而锡人却觉得最重要的是“心”——他原本是住东国的人,有一个交往的女友却被东国魔女所嫉妒,而被取走了身心,于是就变成了锡人,生活在东国至翡翠国的森林木屋。为了追求“心”,他加入桃乐丝的队伍,前往翡翠国找奥兹大王帮忙。
▲ Ryan Gander, Dominae Illud Opus Populare, 2016
在本次于木木美术馆举办的“锡人的心脏”中,仅通过此标题,便可以轻易地感受到本次展览策展人、美术馆联合创始人黄勖夫的意图与目的——在数字化生存时代,面对网络中飘忽不定的对象与概念,人如何在这一片充满变化的混沌中放置自己的内心、身份及位置?而更具象地说,半人半金属的锡人,不就像是如今被肉身和数字碎片所构成的当代人吗?在这个个人身份难以被简单的固有概念所定义的时代,人,又如何自处?
▲ 展览现场
这种自处和认知关乎多个层面:与自己、与世界、与他人,就如同电影《一代宗师》中宫二小姐所言,习武之人“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三个阶段。而在这个混沌现代主义时代,认知系统不再是完全独立的“点对点”或简单的二元分法,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件事物或观念的起点,但绝不会是某种终点;甚至更进一步说,在认知和创造系统中,一切起点也不再存在——如果说在经典学说中,人是由社会所塑造的,那在如今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塑造了人的外界更加无形、更加广阔,无数的知识和观点碎片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构造了一个个想法与感受。
▲ Look Deeper, Pamela Rosenkranz, 2016
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机械媒介是感官及动能系统的放大或延展,在数字化时代,所有的感官功能都可以被轻易地放大(刘娃更是通过头环试图把每个人都变成可以用脑电波控制世界的X教授)。每个人更容易抵达另外一个人,而在同时,也更容易被外人所抵达。无论是徐文恺(aaajiao)的邮件,Ryan Gander的眼睛,都在探讨人与世界的沟通和互动,“不知道屏幕对面的是人是狗”的猜疑已然过去不少年,而在如今,你仍然不知道屏幕对面的人是谁,但你知道无论他在何方,你都能通过网络联系到他——每个人都在被别人观看着,也都在观看着别人,而问题是,被观看的人还是真正的其人本身吗?
▲ 刘娃,still
▲ 徐文恺 aaajiao, Email Trek, 2016
甘德这双空洞的眼睛不难让人联想到网上某位匿名观众的注视......现在,我们的存在每时每刻都能被一群真实的观众转播。于是我们认为,无数双未知且警觉的眼睛都在等待着看我们展现自己通过媒介塑造的新自我。“锡人的心脏”提出的核心问题便是我们是如何适应这样一个要求我们不断表演和展示自己的世界。
——劳伦·康奈尔 Lauren Cornell纽约赫赛尔艺术博物馆策展人、巴德学院策展研究项目总监
表演、展示。在过往文章中,我们曾提到德国混沌现代主义理论家罗尔·埃舍尔曼(Raoul Eshelman)所提出的“表演主义”,在他的年代,直播与社交网络还远远没有如今中国的这么复杂或发达,这种“表演主义”与康奈尔所说的表演自然不尽相同。但这两者的共同本质在于,他人的观看使得“表演者”设立某种规范或定义,让观者起初别无选择,而只能就近接受对人或者作品的一个唯一的、强迫性的方案。换言之,观者在接受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这时,人和一切具备“表演性”的事物都可以被称作艺术作品)时,常常无法辨别其真实性和有效性,而陷入了“表演主义者”的圈套中——阿玛利亚•乌尔曼(Amalia Ulman)已然为我们敲响了数次警钟。而这个被建构的“网红”,却又在木木美术馆,和诸多现实中来到这里的“网红”同框,让人再次产生“真假网红”的困惑。
▲ 阿玛利亚•乌尔曼作品是拍照人群聚集最多的地方
五感是人类接收外界信息的渠道。当代艺术家通过当今数字化时代衍生、激活出的大众媒体、消费主义和前沿科技的热情与活力,无时无刻不向人们的五感渗透着讯息,传达着思考。而在同时,观者也通过自己的观看与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作品——“互动性”和“沉浸式参与感”成为混沌现代中最为重要和流行的作品特征之一。吉莉安•威尔灵(Gillian Wearing)在“你的风景”中通过公开征集的方式邀请用户将自家窗景录制并上传至她的网站,在展览当天,艺术家会播放并不断更新这些短视频。而在木木美术馆的活动中,观众们如果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中打开微信“摇一摇”功能,便会收到晚晚或林瀚的一段视频。
▲ Your Views, Gillian Wearing, 2016
在数字化时代,更容易被产生、赞扬及传播的当属那些本就适合网络传播的人、事、物——人们更愿意接受那些更容易更直接产生官能感受的对象:无论是草间弥生的“无限镜屋”,teamLab的数字花园,亦或是詹姆斯·特瑞尔的光以及Kaws的大型公仔作品,还是表情包、Emoji、网红们......这些好看的、适合拍照及上传社交网络的对象似乎更加符合这一时代的审美趋势,而观者也愿意为此付出金钱与时间。而在活动当晚,整个美术馆的内外围被宾客全部占领,根据售票及估算,至少有将近一千人来到现场。而他们的目的也绝不仅仅是艺术,而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Party、社交、拍照、直播及木木美术馆美丽的老板娘晚晚身上。
▲ Blue Painter, Austin Lee, 2016。作为国际知名的流行插图师,奥斯汀·李的油画采用了我们这代人熟悉的主题——我们更倾向于“emoji表情”式的直接,而不是巴洛克散文式的抒情。
▲ 微博截图
7月1日晚,木木美术馆配合展览举办了主题开幕派对“桃乐丝的晚餐”。在这个项目中,木木美术馆力图“重现绿野仙踪里桃乐丝初到奥兹国时的庆典盛景,奉上桃乐丝餐桌上奇异且独特的菜品”。同时,还有创意艺术市集、露天电影放映、实验电子音乐演奏以及潮流餐厅和酒吧餐饮服务等。在现场,无数的或文艺、时尚,或外表特立独行的男女聚集于此,他们欢笑、拍照、上传微博及朋友圈,长队也阻挡不了他们的热情。这甚至与展览在某种层面上不谋而合,甚至回答了展览提出的问题——数字化时代,人向哪里而生?
▲ 活动现场
从悲剧的一面解读,锡人失去了心脏,变成了某种非人的存在状态。但就客观而言,无论在不在木木美术馆这一语境之中,伴随着数字化生活的不断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当今每个人都已然成为了锡人——在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看来,每个人都可能会变成人与金属的共同体。而这种变化即便不是字面意义上的“人机结合”,也会是精神或其它层面的扩张。事实上,技术在满足人的第一需求后,必定会由于人 57 27622 57 15989 0 0 2519 0 0:00:10 0:00:06 0:00:04 3163贪婪和惯性被用来满足那些在过去看起来并不亟需的改变——基因技术在治病后被用来改善人的生命特征、外科技术在治疗外在损伤后被用来整形整容、信息技术在军事化用途外如今已然为网络上的每一个人提供了无数的信息与知识......
▲ 眼睛、眼镜及电子眼作为人观察世界方式的一种延伸:人本体、机械、数字
在策展人看来,通过十二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观者或许可以帮助锡人发现他异质的心脏。而事实上,黄勖夫对于“锡人心脏”的定义完全可以看作这个数字化、混沌现代时期的种种特征:“像一个漂浮的浮标,拥有崭新的生命机制,作用于虚拟空间,实在却无形,住满了爱的搏动,不一定节律,却时刻与世界直接发生着交互反应,冰冷而炙热,像跳帧的错位影像一样美好,碎片一样完整和轻盈,上线或下线,却从未停歇地在锡人的身体里跳动,与人类的心脏也并无二异”。
▲ 展览海报
展览名称:锡人的心脏
策展人:黄勖夫
展览时间:2017.6.30-10.8
展览地点:木木美术馆
艺术家:
aaajiao 徐文恺
Lawrence Abu Hamdan 劳伦斯·阿布·汉姆丹
Ryan Gander 瑞恩·甘德
Yngve Holen 因威·霍伦
Institute for New Feeling 新感研究所
Austin Lee 奥斯汀·李
Liu Wa 刘娃
Sean Raspet 肖恩·拉斯佩特
Pamela Rosenkranz 帕米拉·罗森克朗茨
Amalia Ulman 阿玛利亚·乌尔曼
Gillian Wearing 吉莉安·威尔灵
Yangzi 炀子
(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撰文/王家北 责编/dbk)
红色预警,高能来袭!
“凤凰艺术”的有盐君又来搞事情啦!
这是一个不无聊的群,
现在加入“有盐1001种生活”微信群,就可以:
随时抢到DIY、插花、陶艺、音乐、戏剧、亲子等活动优惠券和大红包哦!!
第一时间Get各种好玩又不贵的活动!!
扫有盐君二维码,带你入群哈!!
这么好的新展览 不点图去看看?
点击长按图片保存,识别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